“美國FDA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課題”結題會在京召開
時間:2019-06-04 17:23:00

會議現場
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(以下簡稱“核查中心”)委托,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(以下簡稱“科信中心”)組織開展了“美國FDA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課題”相關研究工作。
2019年6月4日,核查中心與科信中心聯合主辦的“美國FDA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課題結題會在京召開。核查中心石磊副主任、檢查六處田少雷副處長、科信中心鐘凱副主任出席會議。會議邀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韓宏偉主任、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李立研究員、中國農業大學何計國副教授、河南省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王雪竹副主任技師等專家。參加會議的還有來自核查中心、科信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,以及科信中心信息組成員——雀巢、雅培、光明、美贊臣、蒙牛、可口可樂等7家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及代表。會議由核查中心食品檢查六處田少雷副處長主持。

核查中心 石磊副主任
核查中心石磊副主任對課題組的研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。他強調,該課題的“初心”就是希望通過系統研究美國FDA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警告信案例,了解美國食品檢查工作的機制和方式方法,尤其是“警告”這一行政工具的應用,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借鑒。
美國FDA擁有十余種監管工具,警告信是其中一種主動監管工具。檢查員對相關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時會出具483表,圍繞發現的問題直接與企業管理者面對面溝通。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,可以采取現場整改、無標題信函、警告信等不同處置措施。警告信屬于僅次于行政處罰的監管手段,通過FDA網站公開,形成強有力的輿論監督,企業通常會盡可能配合整改。整改完成后,FDA還會再次現場審核,并視整改情況關閉(撤銷)警告信。警告信和常規的行政處罰、消費者投訴監測、不良反應監測等監管工具一起,構建起公開與非公開、強制與非強制相結合的多層次管理體系,成為美國FDA科學執法的依據。

科信中心 鐘凱副主任
科信中心鐘凱副主任詳細匯報了該課題研究成果。他指出,警告信是美國FDA的多層次監管工具之一,側面反映出美國FDA的科學監管理念,通過強制與非強制、公開與非公開的多種監管工具,實現對不同性質、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行為的立體打擊。
從課題研究結果來看,不同類型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存在的違規行為特征上有顯著的差別,其風險控制的重點也有不同。例如,美國FDA警告信中近70%為普通食品,近30%為膳食補充劑。從單一品類來看,膳食補充劑警告信數量最多,以夸大和虛假宣傳為主,宣稱診斷、預防和治療效果是主要違規方式,此類警告信有相當一部分是檢查員瀏覽公司網站后作出的判定。這也說明,該產品類別特別容易出現違規,應當是重點檢查的對象。

評審專家
(上左:李立 上右:韓宏偉 下左:王雪竹 下右:何計國)
隨后,評審專家對本課題的完成情況進行了驗收。評審專家對項目研究報告和案例匯編(中英文)進行審閱,并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,經過質詢答辯,評審專家一致認為,項目組完成了課題項目書規定的研究內容,取得了預期研究成果,希望項目組結合評審專家提出進一步深入分析提煉研究成果等意見,對項目研究報告的結論和建議部分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完善。

核查中心食品檢查六處 田少雷副處長
核查中心檢查六處田少雷副處長在會議總結中,對項目組所開展的研究工作表示贊許。他表示,該課題報告對于我國開展食品檢查工作提供了很有意義的參考,從研究結果來看,不同類型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存在的違規行為特征上有顯著的差別,其風險控制的重點也有不同。
當前,我國食品領域的監管壓力和輿論壓力并行,監管力量明顯不足,建議借鑒美國及發達國家的經驗,以風險特征為指導,以過去積累起來的監管數據為抓手,合理布局監管力量。對于高風險食品類別,通過監管前移,督促企業履行第一責任,將系統性風險消滅在源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