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千萬別盲目減肥
時間:2017-02-27 16:42:17
來源:營養進萬家
美國的Erin S. LeBlanc博士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atrics Society雜志上發表文章,認為老年女性體重下降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。該研究涉及1289名社區居住的老年女性的隊列研究(基線平均年齡為68歲,在88歲時重復進行認知評價)。
研究發現:每年體重下降0.5千克,調整年齡、教育及臨床指標后的認知功能下降風險增加30%;進一步調整抑郁和步速后,風險增加17%。
提倡適宜體重
從預防慢性病的角度
當老年人的BMI值在正常體重范圍內偏高的一側,即21千克/米2~24千克/米2時是最理想的。
從長壽的角度
老年人BMI只要不超過27千克/米2就可以。這樣的微胖老人骨密度較高,抗打擊能力強,一旦發生疾病康復能力強,死亡率較低。
老年人過于消瘦常常意味著人體最大的代謝組織——肌肉減少,嚴重時被稱為少肌癥,這樣的老人常常很衰弱,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,如肺炎、泌尿系統感染等,得病后病程長康復慢。同時,由于缺乏肌肉的保護,老年人容易跌倒,發生骨折。
至于美國這項最新研究體重與認知功能具體如何關聯,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。
合理飲食十條
1.谷類為主,粗細搭配,適量攝入全谷類食
保證糧谷類和薯類食物的攝入量。根據身體活動水平不同,男性每日攝入谷類 250克~300 克,女性 200克~250克,其中全谷類食物或粗糧攝入量每日 50克~100克,粗細搭配。
2.常吃魚禽蛋瘦肉,保證蛋白質
平均每日攝入魚蝦及禽肉類食物 50克~100克,蛋類 25克~50克,畜肉(瘦)40克~50克。保證優質蛋白質占膳食總蛋白質供應量50%及以上。
3.適量攝入奶類、大豆及其制品
每日應攝入250克~300克鮮牛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。同時每日應攝入30克~50克的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(如豆漿、豆腐、豆腐干等)。
4.攝入足量蔬菜、水果,多吃深色蔬菜
保證每日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,注意選擇種類的多樣化,多吃深色的蔬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(白菜、甘藍、芥菜等)。每日蔬菜攝入推薦量為300克~400克,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;水果為100克~200克。
5.飲食清淡,少油、限鹽
飲食宜清淡。平均每日烹調油食用量控制在20克~25克,盡量使用多種植物油。減少腌制食品,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。
6.主動飲水,以白開水為主
主動、少量多次飲水,以維持機體的正常需求。飲水量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降低,推薦每日飲水量在1.5升~1.7升,以溫熱的白開水為主。具體飲水量應該根據個人狀況調整,在高溫或進行中等以上身體活動時,應適當增加飲水量。
7.如飲酒,應限量
飲酒限量,每日飲用酒的酒精量,男性不超過25克,相當于啤酒750毫升,或葡萄酒250 毫升,或38°白酒75克,或高度白酒(38°以上)50克;女性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,相當于啤酒450毫升,或葡萄酒150毫升,或38°白酒50克。患肝病、腫瘤、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不宜飲酒,疾病治療期間不應飲酒。
8.食物細軟,少量多餐,保證充足食物攝入
食物應細軟,切碎煮爛,不宜提供過硬、大塊、過脆、骨/刺多的食物。盡量多使用蒸、煮等烹調方式。通過烹調加工改變食物的質地和性狀,易于咀嚼吞咽。進餐次數宜采用三餐兩點制,每餐食物占全天總能量:早餐20%~25%,上午加餐5%~10%,午餐30%~35%,下午加餐5%~10%,晚餐25%~30%。保證充足的食物攝入,每日非液體食物攝入總量不少于800克。
9.愉快進餐、飯菜新鮮衛生
營造溫馨愉快的進餐環境和氛圍,助餐點和養老院的老年人應集中用餐。需要時由家人、養護人員輔助或陪伴進餐。食物新鮮衛生。
10.合理補充營養,預防營養不足
膳食攝入不足時,合理使用營養補充劑。對于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老年人,在臨床營養師或醫生指導下,選用合適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(醫用食品),每日1次~2次,每次提供能量200千卡~300千卡、蛋白質10克~12克。
良好的營養、適量運動和積極的心態是預防和延緩慢性病的發生、發展,維護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。不斷改善營養狀況,對助其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有重要意義。
上一條寶寶缺鈣就一定要補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