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讓孩子愛上健康的食物?關鍵是堅持!
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,家長責無旁貸,這也是家長為孩子準備的享用終生的禮物。
最近有科學家梳理分析了過去10年的40多項相關研究,這些研究覆蓋孕期、嬰兒和兒童期的膳食行為,特別是蔬菜和水果。
首先,健康膳食習慣始于孕期,媽媽食物中的風味物質可以到達子宮,因此媽媽吃的健康,胎兒也會感知到并習以為常。
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,準媽媽如果高糖、高鹽、高油飲食,孩子大腦中控制代謝的部分會發生紊亂,給遠期健康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。
其次,在新生兒階段,媽媽通過母乳喂養也將自己食物的風味帶給孩子。
盡管這時孩子還沒有開始接觸飯菜,但實際上它們已經建立起對口味的印象和適應性,為未來的膳食引導提供了方便。
在嬰兒期之后,建立健康膳食模式的關鍵在于堅持,讓孩子反復嘗試食物的口味能讓他們逐漸適應并喜歡上這味道。
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,孩子不喜歡吃某個食物的時候家長不能輕易放棄,嘗試5-6次之后孩子會逐漸接受。
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,反復嘗試的策略對那些味道特殊的食物更有效,而味道清淡的果蔬反而效果不明顯,比如西葫蘆。
這可能是由于孩子更容易對辨識度高的食物形成喜好,包括食物的外觀、氣味、口感等特征,因此將多種果蔬混合起來讓孩子嘗試不如每次就嘗試一種。
此外,從孕期就應當豐富膳食結構,最好在孩子3歲之前完成食物口味的適應,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比較容易接受陌生口味。
有時候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嘗試健康的食物,可能會給一些獎勵,例如“吃一口這個菜就可以喝一口飲料”,研究表明,這樣做并不太好。
如果家長和大孩子能夠做好表率,小孩子也會模仿,如果一定要給予“獎勵”,可以在初次嘗試的時候用這招。
此外,可以學習快餐店的“套餐”模式,比如“吃紅燒肉必須配蔬菜沙拉”,“吃炸雞必須配冰水”等,通過搭配讓孩子多接觸健康飲食。
最后,講一個真實的故事。
有一位來自臺灣的食品企業老板,小時候媽媽教育他,一桌飯菜必須每個都吃到,吃一輪之后才能吃第二輪,所以他吃飯從不挑食,而且很健康。
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學習的辦法。